4月底的筠州大地,乍暖还寒,人们已经争相走进街头巷尾,去感受最美人间四月天的鸟语花香。在筠连县海赢工业园区更是一派繁忙景象:隆隆的机器轰鸣声,四处忙碌的工人……受疫情影响的园区企业在全县统一指挥和部署下,已经全面复工复产。“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园区企业正争分夺秒追进度,尽可能让全年生产不受影响。”筠连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邓林说。

工人正在分割牛肉。(记者 杨万洪 摄)
日前,记者来到工业园区内的嘉岳农业开发公司分割车间看到,工人正在对牛肉进行精细分割。在现代化设备的分割制作下,工人娴熟地将牛肉进行筛选、装袋和真空打包等。该公司是一家肉牛屠宰及深加工企业,4月刚好投产。车间主任刘大明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销往成都、重庆和宜宾等地,筠连也有终端销售。“4月共计屠宰30头牛,产值50多万。外地销售占80%,牛肉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刘大明说,随着疫情的好转,他们还将扩大产能,争取销量再上台阶。
在宜宾醒世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精制车间,工们正在对茶叶进行加工。记者看到,她们将毛茶粗加工后进行色选、风选、抖筛、烘焙提香等,整个操作有条不紊,都在机器的带动下有序进行。据该公司办公室主任谢剑刚介绍,他们2月10日开始恢复生产,线上线下联动,销售情况迅速提升,销量也逐渐好转。“公司首先要感谢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让我们在艰难中能够坚定前行。公司同时推出了网红代言、直播带货、抖音吸粉宣传等新媒体推广手段,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我们的线上销售增长了50%,整体营销比较成功。”谢剑刚说。

茶叶精制加工。(记者 杨万洪 摄)
筠连县生活污水处理厂此时正在扩建施工,但污水处理设备一直在运转。从肮脏的污水到排出时的清水,记者在厂里全程参观了污水进入氧化沟、沉池、滤池、紫外线消毒区、排口等过程。“污水经过全面处理后,完全可以作为景观、养殖用水,各项指标都是合格的。”该厂工程师史强说,为了保障筠连城区市民的生活,他们一直没有中断作业,全天24小时都在进行污水处理。疫情期间,他们既要完成污水处理指标,还要严格管理,加强对污水的消毒处理,确保疫情期间的安全。
邓林说,筠连经济开发区2019年成立,现建成面积2.73平方公里。2020年,市委、市政府将筠连经开区主导产业调整为全市唯一的以中药饮片、制剂及中医创新、改良药为重点领域的现代中医药,其中海瀛功能区辅以医药化工,巡司功能区辅以LNG、CNG能源化工。截至2019年底,经开区入园企业72户,全年经开区营业收入40.5亿元。

污水处理厂全天候作业。(记者 杨万洪 摄)
邓林介绍说,他们采取“联姻式”服务,为企业复工复产“找路子”。将园区领导班子和企业联系人分为4个大组若干个小组,当好企业复工复产政策宣传员、把关员、联络员、服务员、监督员,通过“分片包干”的形式,为企业开展“一对一联姻式”服务;同时,对企业复工复产前期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点对点服务。通过“个性化”服务,为企业复工复产“出点子”。园区领导和企业联系人根据企业的生产内容、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员工组成以及物流配送等方面,与企业一起量身制定生产计划、生产规模和销售路径等,确保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协调人社、财政、金融等部门,通过减免税费、物流成本、房租、水电费等方式,减轻企业复工复产压力。目前,已兑付各类补助资金约30万元。

牛肉深加工。(记者 杨万洪 摄)
邓林告诉记者,通过全县强有力的指导和多项措施的制定,工业园区的企业复工复产已达95%以上。工业园区一季度产值达8.53亿元,共吸纳从业人员2436人。“从4月的恢复情况看,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运转情况良好,大家都在争分夺秒抢抓生产,力争将前段时间的损失降到最低。”邓林说。
来源:宜宾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