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补助2千多万元的资金,用在了这个事情上!
记者:张聚萌
农村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是结合新农村建设需要,聚焦精准扶贫兜底目标因地制宜开发的,是定向促进农村贫困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的一项民生项目。近年来,沐爱镇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就业能力,设立公益性岗位,引导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劳动脱贫增收。


梁喜英是沐爱镇兴隆村的贫困户,家里有年迈的母亲和患病的孩子。过去,只靠着丈夫做零工的收入负担家庭的重任。2019年,村里为梁喜英申请了公益性岗位,梁喜英当上了村里的保洁员,主要负责街道路面的保洁,有了这份工作,她的家庭收入有了改善。


沐爱镇兴隆村村民梁喜英告诉记者:“自从19年干起了村里的保洁员,每天负责清扫街道,去年一年领到4800元工资,这对我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收入,也帮我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

肖臣彬也是沐爱镇兴隆村的一名残疾贫困户,2018年开始肖臣彬申请了公益性岗位当上了护林员。


沐爱镇兴隆村村民肖臣彬透露,有了这份工作以后,现在生活确实比以前好多了,收入增加了,日子也好了,感谢政府给他们提供这样的就业机会。

今年以来,沐爱镇一共新增加了330个公益性岗位,包括了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场镇文明劝导等适合农村贫困劳动者就业的岗位。
沐爱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罗小林介绍说:“我们通过这样的民生工程、民生项目,一方面拓宽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随着岗位补贴标准的增加,也切实提升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收入,为稳定脱贫提供了保障。”
据了解,我县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共安排扶贫公益性岗位3392人次,补助资金约2129万元。

县脱贫攻坚办副主任李成毅向记者介绍说,特别是今年安排的1778个扶贫公益性岗位,确保了贫困劳动力充分就业、精准就业,有效减轻了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