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头条  >  筠连新闻  >  丈夫残疾儿子智力障碍,筠连这个大姐独自撑家却年收入达20万!
丈夫残疾儿子智力障碍,筠连这个大姐独自撑家却年收入达20万!
2020年06月13日 11:47   浏览:3529   来源:最美筠连


蒿坝镇金坷村三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年55岁的陈大聪,在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帮扶下,一边照顾智力障碍的儿子和肢体残疾的丈夫,一边发展生猪养殖,靠着勤劳的双手和党的好政策。一家人摆脱贫困过上了有希望的日子。而陈大聪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2015年,陈大聪夫妇俩结束了打工生涯,回到家乡,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引导下,陈大聪鼓足勇气,建起了75平方米的猪圈,开始养猪。


蒿坝镇金坷村贫困户陈大聪告诉记者:“2015年我们打工回来,没什么钱,老了不能打工了,人家工厂也不要了,我们就回来建了几十个平方米的猪圈,就买了4头母猪。”


发展养猪并不是一帆风顺,尤其是像她这样的新入行者,面临了很多困难。





“刚开始养猪的时候遇到困难,遇到死亡现象,大的小的,都有这种可能,扶贫喊去培训,年年都要培训,我没文化,写不起字,努力靠记忆,人家说的药我们就整来自己做实验,现在就没遇到很大的困难,遇到困难我们就问老师。”陈大聪回忆道。


闯过了养猪技术这道关,2016年,新的灾难又降临到这个家庭,丈夫张元付突发脑溢血,经过几个月的救治,还是落下肢体二级残疾。



“我这个病是2016年得的,到现在比原来要松一半,基本上在平路上都可以步行了,体力不能干,其他都是老婆干活,我做不到什么。” 陈大聪的丈夫张元付说道。



丈夫生病,家里的所有重活都落到了陈大聪身上,这个坚强的妇女一边照顾生病的丈夫和智力残疾的儿子,一边继续发展养猪产业。最艰难的时候,为了给丈夫和儿子治病,陈大聪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2017年就连猪饲料都买不起!这个时候扶贫干部向这个风雨飘揺的家庭伸出了援手。



“她从17年的时候,猪价行情不好,她差不多打算放弃了,后来贷了小额信贷,她的帮扶人也就是我们的驻村干部杨婧,村上一同跟她找到信用社,找到政府,给她协调了5万块钱的小额信贷,才有后续资金才又运行走的。”蒿坝镇金坷村党支部书记黄银先介绍说。


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陈大聪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陈大聪介绍说:“喂到现在,我们已经有20头母猪,留了6个后备母猪,现在有100多头猪,一年卖了两批肥猪,一年收入不小的,有十一二万的利润,也够我们两个老的和儿子生活,也感谢共产党。”



经过几年的养殖产业发展,陈大聪脱了贫。她的养殖场面积达200平方米,养殖生猪146头,其中母猪 26头,预计今年家庭收入可达20余万元,人均收入达7万元。过上了好日子,但是她脱贫不忘村里人,在她的鼓励和带动下,周边贫困户也陆续开始养殖生猪。陈大聪帮助他们选购育种,推荐合适的饲料,规范疫病防治。




几年的精准扶贫攻坚战,让蒿坝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中的宜彝高速公路在蒿坝镇规划了一个出口,更为蒿坝镇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好机遇。



蒿坝镇党委书记邹林易介绍说:“截止现在,包括陈大聪在内的蒿坝镇657户贫困户2767人全部脱贫,三个贫困村顺利退出,实施易地搬迁279户1124人,危房改造210户676人,修建农村水泥路60多公里,便民路40多公里,产业路20公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接下来,蒿坝镇将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在一产上,擦亮全市烤烟第一大镇、方竹第一大镇的金字招牌,二产上,谋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和中药材加工园,三产上,打牢打造边贸物流集散地和休闲康养圣地的坚实基础,把蒿坝的自然资源转变为发展资本,把边缘劣势转变为前沿优势,把昔日的边陲小镇转变为边贸大镇。”

   

头条号
最美筠连
介绍
筠连人民的网上生活社区,让你更了解筠连,让你更热爱筠连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