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头条  >  筠连新闻  >  筠连县检察院“N+扶贫”模式助力脱贫奔康
筠连县检察院“N+扶贫”模式助力脱贫奔康
2019年05月06日 09:19   浏览:1581   来源:最美筠连




筠连县检察院“N+扶贫”模式助力脱贫奔康





      近年来,筠连县人民检察院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部署,立足检察工作实际,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转变执法办案理念,积极探索“N+扶贫”的工作模式,夯实帮扶责任,健全脱贫机制,增强内生发展能力,对口帮扶的德胜村2017年顺利实现整村脱贫,为筠连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持“党建+扶贫”,建强帮扶队伍

       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以党建工作引领助推扶贫工作。


结对帮扶夯实责任



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示范带头和机关党员结对帮扶的工作机制,选派一名政治素质过硬的党员干警到双腾镇德胜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名年轻干警到云丰村担任驻村工作员,机关全体党员均与德胜村贫困户开展结对共建,个性化制定脱贫档案卡,常态开展帮扶、解困活动。帮扶责任人定期走访,摸清实情,鼓励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克服“等靠要”等懒惰思想,确保德胜村每一个贫困户“贫”的真实、“退”的扎实、“帮”的扎实,真正做到对症施策、精准帮扶。选派的驻德胜村“第一书记”曾强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7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阵地建设凝聚共识



检察长张科利用“三级联动”等机制,带头到云丰村、德胜村等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牢凝聚思想力量。积极协调资金,助力德胜村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建文化广场,建成集办公室、会议室、农家科级书屋、党员远程教育活动室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活动中心326㎡,建成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党建文化广场2300㎡,使德胜村的村级活动中心和党建文化广场真正成为“党建工作的桥头堡”。




支部联建引领发展



检察院党支部与德胜村、云丰村党支部建立常态化党建共建机制,通过开展帮扶县领导宣讲、专题党课和党建工作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德胜村、云丰村的基层组织建设,使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脱贫攻坚中得到充分发挥。指导德胜村、云丰村的村支“两委”建立健全“三会一课”、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整套制度规范,帮助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调解小组等规范机制,把村支“两委”打造成“不走的工作队”;组织德胜村、云丰村的党员到先进村学习养殖、种植等知识,帮助提高致富技能,把党员塑造成“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二、坚持“法+扶贫”,优化脱贫环境

      司法办案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检察理念,全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强化矛盾化解,促进和谐稳定,实现法治扶贫和法律服务有机融合,为脱贫攻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宽严相济维护稳定



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村霸”和宗族恶势力专项整治工作,检察长带头分组到筠连镇、孔雀乡、双腾镇等乡镇实地督查扫黑除恶开展情况。严厉打击危害脱贫攻坚和侵害民生民利的职务犯罪,对利用协助政府组织实施异地搬迁、危房改造等职务之便索要或收受他人财物的维新镇落箭村村主任陈某某,用虚假合同贪污水池建设工程款的沐爱镇金鱼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会计万某某、杨某某、蒋某某等提起公诉,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根据具体个案人性化办案,对因过失犯罪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及近亲属谅解,且为家中唯一劳动力、父母残疾多病、子女在校读书的熊某某交通肇事案等作酌定不诉处理,避免了嫌疑人家庭因案致贫。针对部分农户将老人留在老旧危房居住的现象,联合县法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出台督促将被赡养老人接入安全住房共同生活的通告,敦促认真履行赡养义务。




法治进村促进和谐



依托“一村四警”机制,利用农民夜校选派干警到德胜村定期开展“政策入户”活动,宣讲党的理论和扶贫政策。帮扶责任人每月至少两次下村,通过送法进村进校、提供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举措,积极开展反邪教、规范民间借贷、谨防电信诈骗等宣传活动,提高村民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村民知法、守法、用法,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合理表达诉求。充分发挥“以案说法”警示作用,为全县271名村(社区)主任开展了一堂扶贫领域职务犯罪警示教育;组织全县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旁边职务犯罪庭审,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切实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充分发挥“指南针”团队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宣传中的作用,与双腾镇云胜小学达成了检校共建协议,深入学校为学生宣传校园暴力、性侵防范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救扶并举解难纾困



制定出台《在精准扶贫中加强司法救助的实施办法(试行)》,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司法救助力度,防止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现象发生。对因交通事故致残未得到任何赔偿的德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光银发放司法救助金6000元,并协助其建成专业养殖场地100余平方米,帮助其申请致富贷款60000元。截止目前,共为9名受害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累计发放司法救助金6万元。对因意外烧伤无力医治的德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杨丽,护送至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植皮治疗,并援助其医疗资金20000元,使其得到最好医治没有留下残疾。




三、坚持“产业+扶贫”,拓宽脱贫路径

     充分认识到“脱贫根基在产业,难点在增收”这一关键,详细摸清对口帮扶的德胜村产业现状,因地制宜培育脱贫产业,有效解决“肌体造血”的问题。



因户施策发展产业



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原则,为对口帮扶的德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相应的脱贫方案,逐项落实到户到人。通过发展“黄牛养殖”“漆树种植”“生猪养殖”“林下乌骨鸡养殖”等富民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截至目前,德胜村累计养殖黄牛3000余头,生猪6000余头,乌鸡8000余只,漆树种植900余亩。




改善硬件美化环境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统筹或协调资金900余万元,用于德胜村、云丰村的道路改造、通水通电、文化广场等建设,累计完成德胜村的危房改造36户,易地搬迁11户,村组道路硬化达12.5公里,户户通入户便民路,解决了德胜村出行难、住房难、用水难、看病难等致贫原因,对口帮扶的德胜村38户贫困户均达到“一超六有”标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智力帮扶激发动力



加大教育扶贫力度,积极开展“爱心包裹”“栋梁工程”和扶贫“一日捐”等爱心捐赠活动,累计捐赠爱心款项5万余元,并积极协调党委政府解决低保、户籍、抚养、就学等遗留问题12人次。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更加注重“授人以渔”,在德胜村选准培育了茶叶、肉牛、漆树、生猪等四大脱贫产业,积极协调畜牧、种养等专业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让贫困户思想从“我要致富”到“我能致富”,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德胜村告别了村集体“零收入”历史,顺利实现了整村全面脱贫目标。





来源:筠连县人民检察院

头条号
最美筠连
介绍
筠连人民的网上生活社区,让你更了解筠连,让你更热爱筠连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