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头条  >  筠连新闻  >  宜宾市脱贫攻坚区县专场新闻发布会筠连篇
宜宾市脱贫攻坚区县专场新闻发布会筠连篇
2020年09月02日 08:57   浏览:6573   来源:最美筠连

宜宾市脱贫攻坚区县专场新闻发布会筠连篇



8月28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脱贫攻坚区县专场新闻发布会,筠连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张会银就筠连县脱贫攻坚工作总体情况进行通报。






一、“三大机制”精准管理

一是完善责任机制。始终坚持县、乡两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双组长”负责全面统筹、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全面部署,将全县分为五大片区,由县四家班子5名分管联系县领导分别负责1个片区脱贫攻坚指挥协调督促检查工作。持续实行县级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网格、网格员包户的“五包”责任机制,构筑“脱贫攻坚人人有责、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全覆盖“大网格”工作格局。



二是优化帮扶机制。按照“经济部门到穷村、党群部门到弱村、政法部门到乱村、涉农部门到产业村”的思路,统筹安排133个帮扶单位,开展“每月1次分析研判、半年1次全覆盖走访、每年1次党课宣讲、落实1个发展项目”“四个一”主题活动,定期“把脉问诊”,确保帮扶工作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持续推行农活同干、节日同过、政策同学、问题同找、整改同抓“五同”帮扶模式,全县7000多名帮扶责任人每月至少一次到帮扶户走访,有效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激发脱贫奔康的信心决心,密切了干群关系,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满意度达99%以上。



三是完善监测机制。在完善脱贫攻坚网格精细化管理基础上,将贫困户按预计年人均收入5000元以下、5000元—10000元、10000元以上分别划分为红、黄、绿3类监测对象,分类明确帮扶政策措施,全县黄色监测户7196户,绿色监测户3101户、247户边缘户得到及时帮扶和巩固提升,做到双向监测、靶向预警、精准帮扶、及时销号。






二、“三大产业”持续增收

一是打造药食同源健康产业。编制《筠连县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出台《筠连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全县中药材种植达5万余亩,种植中药材5万余亩、漆树26万亩,茶叶面积达到26万亩,存出栏肉牛22.1万头、生猪52.48万头,推行“1+N”产业发展机制,持续运用“好牛贷”“好茶贷”金融产品,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二是升级能源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全面推进30万吨/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恢复生产煤矿7对,恢复生产(建设)非煤矿山36家,启动整改非煤矿山9家。西南水泥厂年生产能力达200万吨,正在加快500万吨/年骨料生产线项目建设。新设置石材集中开采区6处,有石材加工企业48家,正加快推进腾达石材产业园建设,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5000余人。



三是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引进港中旅集团,完成《筠连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初案)》,正按照“一环两极五组团”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思路,加快推进环古楼峰丛30平方公里“产城人”一体融合发展开发力度,双腾竹产业生态镇、大雪山五河村竹生态村创建成功,春风村、高坎梯田、天河温泉、大雪山竹生态旅游小镇等旅游项目有序推进,“春风村”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产业促进贫困群众人均增收5000元。






三、“三式扶贫”综合施策

一是注重造血式扶贫。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重点支持乡镇主导产业发展,开展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专项行动,双星产业公司、蓝伯特生物公司等龙头企业和茶叶、漆树基地吸纳贫困户劳动力5000余人次,全县24家专合社雇用贫困户劳动力4000余人次,贫困户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出台鼓励务工补助政策,给予500-2000元/人的补助资金,全县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14345人,省外务工6502人。



二是强化消费式扶贫。以“电商+平台”为引领,打通贫困户农产品转变为商品的市场通道,推动醒世茶业、青山绿水合作社等龙头企业或专合社在淘宝、京东等平台网上营销,茶叶销售额达4亿元、竹笋2000余万元、柑橘1000余万元,解决农产品受疫情影响滞销的问题。县内1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与782户贫困户直接建立起购销合作关系,签订订购协议2000余份,帮助每户贫困户增加经营性收入800元以上。



三是深化保障式扶贫。开展村级治理和消除“视觉贫困”工作,全县设置环境卫生保洁、公共服务设施维护、林业管护、河流生态巡护等公益性岗位3757个,对因大病、残疾等有返贫致贫风险的重点监测对象,及时纳入临时救助、兜底保障的范围,近年累计救助13265人。






四、“三项培育”激活动能

一是培育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全县推广乡风文明建设“433”工程经验,以农民夜校为主阵地,建设校点和实训基地,开展好家风、好民风、好习惯培育培训,评选整洁家庭、文明家庭等,推行“爱心妈妈1+X”关爱贫困家庭儿童等活动。严格村规民约和整治城乡居民乱办滥办酒席制度,用“村规民约”治“懒病”,倒逼贫困户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二是培育自信心增强内动力。以提升贫困村基础服务能力为重点,大力支持村社道路、安全饮水、人居环境整治、医疗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等建设,为产业发展、持续脱贫提供必要条件。通过县级注入“补偿金”的形式引导金融机构向贫困户发放产业扶持贷款和扶贫小额信贷财政贴息,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激发贫困群众“我要脱贫”内生动力。



三是培育好典型树立好榜样。广泛倡导社会各界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帮扶活动,积极倡议爱心企业参与“村企共建”活动,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宣传脱贫攻坚中涌现的典型人物,让脱贫攻坚正能量不断传递。


来源:宜宾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部

头条号
最美筠连
介绍
筠连人民的网上生活社区,让你更了解筠连,让你更热爱筠连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