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姥爷的话音生硬冷傲,不容人反对。
有些风景要隔层纱,才美,如酒微醉,如花半开。若这层纱一旦被风撩开,原来朦胧之景也便直愣愣地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欣赏风景的人顿觉索然无味。就像此刻,姥爷端上来的这道菜,盛菜的铁钵钵倒是蛮大,只是里面就一碗清水,间杂着夏初的嫩南瓜,嫩玉米,还有几根四季豆半搁在清水中央。
这就是母亲日思夜想,垂涎三尺的菜?不见滴油,连盐都省去,这能叫菜?我露出一脸不屑。姥爷似是看出来我的不满,他没有说话,反而给我夹了一块南瓜,让我尝尝。我极不情愿,倒也轻轻地咬了一口,那南瓜的味道甜甜的,润润的,还带着一种特殊的芬芳,沁人心脾。我禁不住又夹了一块,放在嘴里······
姥爷乐呵呵地看着我:“这白水菜可大有来历,相传清朝皇帝巡游来到我们这个小县城,由于百姓生活清贫,就用白水煮菜叶给皇帝吃。吃惯了大鱼大肉的皇帝觉得这白水菜颇为好吃,也了解了百姓的疾苦······”
刹那间,我似乎明白了母亲为什么那么怀念白水菜。坐了一天的汽车,吃上这么一口白水菜,口中余味,心中清香。
我抬头看看房屋的脊梁,看看木板做的墙,再看看昏黄灯光下姥爷那平静的脸,忆苦思甜都无法写尽白水菜的味道,那里面更有对淡静的诠释。
无论是小白菜、莴苣菜、莲花白、茄子、南瓜还是玉米,诸多的菜,都能用来煮白水菜。初吃白水菜,会觉得与以往所吃的煎炸烹炒炖的各式菜截然不同,索然无味,然而正是这回归本真的白水菜,若能细细品尝,静心体会,咀嚼过后,唇齿间留下的,是蔬菜本身的清冽甘甜,是蔬菜自身的好吃而不是色香味俱全诱惑出来的食欲。
白水菜不需要多高深的厨艺,但却对食材有很高的要求。比如,用小白菜煮白水菜,有的小白菜煮起开容易耙,有的怎么煮都是柴的;煮白水萝卜,普洱的萝卜煮出来水都是甜的。所以菜好或者不好,煮一次白水菜就知道了。
尤其要是哪一顿吃多了大鱼大肉,来一份白水菜,既能去了油腻,又能品尝到蔬菜本来的香甜,真是舒服得很。因此,在琳琅满目的宴席桌上,那一份白水菜的农家汤,就如同世间的一股清流一般,懂得的人,自然是不会舍弃的。
白水菜,朴实无华,简约至极,没有香料的修饰,没有色彩的搭配,但保留蔬菜最原滋原味的味道,这是自然的味道,是来自大地馈赠的味道。
人之一生,行走世间,倏忽百年。这期间的头衔、荣耀、财富,就如同做菜时的香料一般,给人无尽的诱惑,甚至因此吃撑了消化不良。但,人终究是要“赤条条来去无挂牵”的,除去那些头衔、荣耀、财富,我们“本身”还好吗?能用来煮一份好的“白水菜”吗?比如有诸多光环的“梁岗”,在光鲜亮丽的外衣里面,可能住着一个恶魔?正如食材本身有问题放再多的香料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样,品行本身有了问题,再多的光环也只会导致更严重的德不配位。人生这道白水菜,做好不容易。
那是0几年的社会,筠连人去外地一家较为有档次的中餐馆吃饭,我们按照筠连的习惯,点完其他菜之后,给服务员说来一个时令蔬菜煮的白水汤菜。过了一阵,那个服务员来问我们,啥子叫白水汤菜。没想到我们给他解释很久,她去厨房给师傅也没有说得清楚,别个师傅亲自出来问。我们问他有没有四季豆、茄子、嫩南瓜、豇豆这些,他说没得四季豆,其他的都有。我们就叫他用一斤豇豆、三个茄子、一个嫩南瓜,煮熟了就端过来,什么都不要放。师傅把菜煮好端过来后,问我们菜的名字。我们中一位平时喜欢侃的人冲口而出:素三鲜!
后来我就留意了一下,发现很多地方都没得这个菜,蔬菜那些也不得像这样煮白水,只有在筠连才经常看得到吃得到。有些口味重一点的就打个海椒碟拌一下吃,一般的都是直接吃,特别是吃火锅吃鱼的时候,基本上都会配一盆白水菜,家里炖骨头或者煮鱼的时候也肯定会整一钵放到旁边,吃油了、辣了都去夹两夹白水菜来吃,吃完饭舀碗白水汤来喝,清肠又健康。
来源:大盐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告热线:15775916182(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