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贫困户,现在是脱贫示范户,还是村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我县乐义乡沙地村7组贫困户王八军,不等不靠,办起了养牛场,从贫困户变成了致富带头人。2019年,王八军家庭被评为四川省“勤俭自强最美家庭”。
王八军居住在乐义乡沙地村董家山山坳上,海拔在1000左右,是一个汉苗聚居的偏远贫困村。 2006年的时候,他就早早的走出了大山,开始了打工生活。
就在王八军希望靠外出打工过上好日的时候。2010年一场无情的车祸带走了他的大哥王中林,兄嫂接受不了现实和打击离家出走,留下三个年幼的孩子,最小的还不到1岁。作为大哥唯一的亲人,22岁还是单身的王八军收养了三个孩子。这让他承受了无形的压力,但他没有任何选择,只有坚持。
为了脱贫致富,抚养好三个娃,王八军干过挖煤工、打过小工。没办法的王八军再一次外出打工。2013年,王八军相识了他现在的妻子刘付兰。条件不好,加上还有三个娃,这让第一次来王八军家的刘付兰觉得上了一个“大当”。
刘付兰说“那个时候我特别生气,想转身就走,但是看到他又担当有责任,我选择了留下来,感觉嫁给这样的一个男人不会吃亏。 ”
结了婚,家里多了一个帮手也多了一份希望,王八军想尽一切办法寻找着致富的门路,可是生活的困境也没有根本上改变,日子就在艰难困苦中一点点的熬过。
久旱逢甘露,2014年我县全面开展了脱贫攻坚工作,他家也被评为贫困户,扶贫帮扶工作队进驻,各式各样的帮扶政策精准对接,绝望中的王八军一家迎来了新期望。
王八军说:“帮扶干部开始到我的家庭,给我找到了致贫的原因,也找到了致富的道路,并借给我1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发展肉牛产业。 ”
梦想过上好日子的王八军,在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也是格外的勤劳用心。为了把家里的4头牛养好,他还在牛棚里睡了2个月。后来卖了2头牛,得到了9000多元。 养牛带来的回报,一下子就给贫困中的王八军注入了脱贫致富的“强心剂”。2016年,王八军联合了同村的5户贫困户建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而且还获得了省级财政创新试点资金20万元用于发展黄牛养殖,新建了150平方米的牛圈,购买了18头黄牛,实现了规模养殖。
为了提升自己的养牛技术,王八军还多次参加政府组织的外出学习,到村里的农民夜校听课,研读养牛书籍、管理技术,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养殖场也越办越好,2017年养殖规模扩大到了30多头,专合社也有了10万元的利润,几个合伙人也一下子甩掉了贫困户帽子。
想着自己是精准扶贫政策的受益者,他还带动了15户贫困户养牛,建起了养牛技术交流微信群,把自己的养牛技术分享给其他贫困户,并利用财政专项收益扶贫试点资金入股保底分红,带动大家共同发展。
王八军说:“脱贫了后,我每年的收入近5万元,我是一名普通山区的农民,以前我们整个家受技术、家庭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说实话,我们一家人,实实在在是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才过上了好日子,住上了好房子,开上了小轿车,发展了养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