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筠连头条  >  筠连新闻  >  行走高县焦村镇——曾经出了个草莽英雄
行走高县焦村镇——曾经出了个草莽英雄
2021年10月23日 11:05   浏览:981   来源:筠连头条


行走高县 蕉村镇 第一辑



  概况  




蕉村镇


“蕉村”不是一个村,而是川南宜宾高县最南边的一个大镇。早年因“焦”姓住户较多而得名。清亁隆二十七年(1762年)名焦村。同治五年(1866年)建蕉村场,改“焦”为“蕉”。距县城约43千米,东与珙县孝儿镇接壤,南与筠连县筠连镇相连,西与罗场镇相接,北与嘉乐镇相邻,辖区面积85.72平方千米。系古“僰侯国”属地,是二千多年前古老“南方丝绸之路”通向缅甸、印度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显要,是古代贯穿西南地区到东南亚的交通要道。

蕉村镇历史悠久,清代属高县绥来乡第一、二甲。民国18年(1929年)置蕉村乡。1951年,分置蕉村乡、潭村乡。19562月,蕉村乡、潭村乡合并为蕉潭乡。195810月,与龙潭乡、嘉乐乡合建蕉村公社。1984年复乡,隶属罗场区。19929月撤区后与龙潭乡合并建蕉村镇,辖16个行政村。

蕉村镇地形优越,属丘陵区,以中低山为主,海拔420米至1186米,平均海拔600米左右。气候温和,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河流众多,蕉村河全长8千米(流经5个村),龙潭河全长12千米(流经6个村),德坪河全长5千米(流经3个村),均汇入惠泽水库。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无烟煤、石灰石(含钙量54%)、方解石、页岩等藏量丰富,其中无烟煤藏量1.3亿吨。交通方便,水、电、气、网基础设施全覆盖,交通网络完整。“宜居乌蒙,农业公园”的农业产业特色明显,成功构建了蚕桑产业带、茶叶产业带、休闲旅游业带的“三产三带”新型农业发展格局。

蕉村镇是高县重要的革命老区镇之一。1927年,中共高县特支在芭茅坡(也称碗厂坡)开展革命活动(地处青云村顶鼓山万亩森林高山深处),掀起了川南工农革命运动浪潮。蕉村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雄居“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凌云关”遗址,有四川保路运动会起义杰出领袖罗鲜清(也称罗选清)点将台的“草莽英雄洞”,有中共革命烈士“邹必诚故居”遗址,有大自然鬼斧神工挺立于天地之间的“顶鼓山”和“豆腐石”,更有大气磅礴的水利工程“惠泽水库”。蕉村,道不尽的历史沧桑,讲不尽的英雄故事,绘不尽的山川名胜,真是高县一方神圣而璀璨的土地。







景点介绍



草莽英雄洞


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坛巨匠阳翰笙,以川南高县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前夜四川保路同志会的川南领袖罗选清为原型,创作的宏大电影文学作品《草莽英雄》故事的发源地。位于蕉村镇文治村的“草莽英雄洞”,是中国文坛巨匠阳翰笙笔下草莽英雄罗鲜清的“点将台”。洞长约400米,最宽处约20米,可同时容纳500余人。洞内钟乳石林立,形态各异,事隔100多年,仍让人怀想起辛亥革命前四川保路运动那段风气云涌的历史。孙中山曾说,没有四川的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将推迟一年半载。

关于罗选清(即罗鲜清),《高县县志》和相关史料有过较为翔实的的记载。清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将已归民办的川汉、川粤铁路收归“国有”后,又将铁路修筑权出卖给英、德、法、美四国银行团,激起川、鄂人民的强烈反对。高县以罗鲜清(今蕉村镇人)、胡霭云(字锦州,腾龙乡人现属文江镇),庆符县以王显州(龙泉乡人现属庆岭镇)为代表,积极响应,假“袍哥”结社,成立同志会,组织同志军。十月下旬,罗鲜清集中人枪300余,在嘉乐场(现为嘉乐镇)举旗起义,被推任大帅。十一月二十六日,罗鲜清统领千余人枪由蕉村乡(现蕉村镇)出境,在凌云关(御风亭)与筠连知事张友枢率领的团练相遇,击溃团练张友枢,攻克筠连县城。随后,罗率军2000余人沿叙昆大道直逼叙府。十二月二十一日,在叙府的云南昭通知府陈世武亦借袍哥之名,诱出同志军首领开会,谢汝翼在会上诈言:“滇军北伐,假道叙府,即日开拨,不涉地方事务”。次日清晨,滇军袭击叙府城郊的真武山、翠屏山、吊黄楼、三官楼等处同志军营地。同志军2万余人猝不及防,罗鲜清壮烈牺牲,胡霭云失利回乡。

至于罗选清的死,蕉村“草莽英雄洞”的写法言:“金鸡叫,天要明,罗鲜清带领打筠连。拢了筠连鸣三枪,吓得脏官越墙逃。罗大哥,好威风,一气拿下叙州府。住在翠屏山,内部出了大贼奸。陈芷香没良心,一枪打死罗鲜清。”不是翰老《草莽英雄》中说是遭诱捕,被大火活活烧死吗?不管怎说,具体死法无法考究。然而,“纵横江山几十载,敢借苍天死一回。”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后有文人雅士,于当年的罗鲜清聚众起义洞口,修筑“草莽英牌坊,题有“铁血袍哥肝胆相照豪饮击鼓聚英雄,草莽英雄戈矛并举铁餐鸣柝胜袍哥。”有喜酒者于幽深洞内置好酒近千坛,并在洞口题曰:“洞中千坛佳酿氤氳袍哥酒,山上一阵清风拂来英雄气”的佳联。时至今日,纵有千古绝唱,纵有千坛美酒,也难写当年一代英豪推翻满清,改朝换代的苍凉与悲壮!




邹必诚故居


革命烈士邹必诚(1892年—1931年),字家信,曾化名邹壁成、周必成、周与其、周北臣等。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于高县蕉村乡,青少年时即树立求学报国壮志,早期走教育救国之路,曾任高县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小学教师讲习所所长,县教育局长等职。继而推崇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筹备成立国民党高县县党部,任县党部执委常务委员;后信仰马列主义,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高县党组织发展的第一个党员。同年底,代表县党部并以共产党员身份参加国民党(左派)召开的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留省党部任宣传干事。1927年,他在重庆“三·三一”惨案脱险后,受中共四川省临委指派到绵竹建立中共绵竹特支,任特支书记,并组织发动绵竹农民武装暴动。1930年曾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先后担任省委、省行委秘书长等职。年底,赴武汉长江局汇报工作,被叛徒出卖,于1931318日在武汉英勇就义。
邹必诚革命烈士的故居,位于青坪村寨子上组。依山傍水,背靠蕉村顶鼓山,前临宋水河,右面是白杨坪,左面是棺材坪,距蕉村镇2.5千米,距县城45千米。故居修建于清光绪年间(1880年),系夹壁立柱串架结构,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解放后房屋分给当地的8户群众使用,因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加上农户陆续搬迁,年久失修,现仅存部分故居遗址。
邹必诚革命烈士的故居虽然只留遗址,但他的丰功伟绩永不磨灭令后人怀想。乃是:“志高行义留千代,德重精神传万年。”





来源:高县文旅


头条号
筠连头条
介绍
聚焦筠连民生!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