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筠连头条  >  筠连新闻  >  五百多年前,明宣宗皇帝朱瞻基减免筠连县茶叶税
五百多年前,明宣宗皇帝朱瞻基减免筠连县茶叶税
2021年12月29日 18:58   浏览:2425   来源:筠连头条

重要发现 筠连最早的茶史记载
 

筠连产茶历史悠久,但建县时间只有600余年,历朝历代对筠连茶的记载却只有寥寥数语。


图片来自于《筠连 茶人使命在路上》

最近,筠连县农产品品牌办公室在浩如烟海的古籍里,查阅《明宣宗章皇帝实录》 发现筠连茶史的重要记载,找到了一段完整的对筠连茶叶的历史记载。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一载图片

这份记载保留在《明实录》中的《明宣宗章皇帝实录》之第七十一卷中,原文如下:


宣德五年冬十月癸酉……免四川筠连县民纳茶。时筠连县知县蒋永亨言:“宣德二年,县民所纳课茶已收二万五百五十斤在官,为作乱蛮人烧毁,令茶户陪纳,尚欠二千三百余斤。今诉贫难,乞蠲免。”上谓行在户部曰:“茶已纳在官,为贼所烧,岂可复征边民?宜加存恤,其悉免之”。


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这样:


明宣德五年(1430年)冬十月十日……免去四川筠连县农民缴纳茶税。时任筠连县知县蒋永亨说:“在宣德二年的时候,筠连县人民应缴纳的茶叶已经收到20550斤,存放在官府里面,被作乱的蛮人烧毁,于是便下令茶农进行补交,补交后还缺2300多斤没有交齐,于是报告遇到贫穷与苦难,请求朝廷免去剩余部分。”皇上对北京户部说:“茶叶既然已经收集在官府,被贼人所烧毁,怎么可以重复向边区人民征收茶叶?应该加以抚恤救济,皇帝知道后就免除了征收茶叶。


首先我们了解此段记载中的一些历史知识。


第一,什么是《明实录》和《明宣宗章皇帝实录》?

 

▲《明实录》是研究明史的必读书

《明实录》是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的统称,共13部,2911卷,1600多万字,书中记录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15代皇帝、约250年的大量资料。纂修此书系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章奏、批件等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员收辑的先朝事迹做补充,逐年逐月逐日记录各个皇帝的诏敕、律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


《明实录》类似于编年大事记,就是皇帝的工作日志,它具有重要史学价值,是研究明朝历史的基础史籍之一 。明朝的15位皇帝均有《实录》,与明宣宗有关,就叫《明宣宗章皇帝实录》。明宣宗章皇帝名叫朱瞻基,是明朝的第5个皇帝,年号宣德,1425年5月至1435年1月在位。在位时改革政治机构,实行休养生息,史称“仁宣之治”,死后庙号为“宣宗”,谥号为“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史书简称为“宣宗章皇帝”,民间俗称“宣德皇帝”。


第二、什么是“作乱蛮人”?这是指明朝时生活今筠连、高县、珙县、兴文、长宁一带的少数民族都掌人(明朝统治者蔑称其为“都掌蛮”“蛮”)。从明朝建立起,都掌人就时常攻击明朝设立的县城、关卡,叛服不常,与朝廷作对二百多年,直到明万历元年(1573年)才被明朝四川巡抚曾省吾调集14万大军彻底镇压。


从《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一这段历史记载中,我们可得出以下史实:


第一、以往《筠连县志》中记载筠连茶叶只是交税,而这段是不仅是交税,而且要交茶叶实物,说明在明朝时期茶叶不只是普通商品,通过茶叶,可达到“以茶驭番”“联藏抗蒙”“茶马互市”的作用,所以,茶叶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第二、筠连县民应交茶叶已交纳到官府后被蛮人烧毁,又令茶户补交。从所缴纳的茶税数量来看,第一次缴纳为20550斤茶叶(被火烧毁),第二次补交后还欠2300多斤茶叶,大约共收缴38800多斤茶叶,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筠连在明朝的时候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县。要知道,明朝时的筠连县面积只有如今的一半还稍少一点,全县只有2万人左右。


第三、减免少交2300多斤茶叶要通过皇帝批准后才行,说明当时的筠连茶是在朝廷是有地位的,是“挂了号”的,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筠连茶叶的品质很好。


第四、据《巴蜀商道》一书记载,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曾在筠连设立征茶局,此次发现是否能证明从明朝洪武初年到宣德初年,明朝设在筠连征收茶叶的征茶局一直都还存在?


从这次发现我们感受到,在信息不通畅的古代,一方的县志的记载是不全面的。要弘扬筠连的茶文化,还需要多渠道的挖掘与梳理才行,这次成功找到中央朝廷官书对于筠连茶叶的记载,对于筠连茶史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来源:筠连县农产品品牌办公室

头条号
筠连头条
介绍
聚焦筠连民生!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