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前往巡司镇武德中华村(原武德乡政府),看到南华宫大门紧闭,笔者想看看里面是什么样,所以进行了打听,了解到是老年协会副会长胡国连(原中华村党支部书记)在参与负责南华宫的管理,笔者找到了胡国连,介绍来意以后,她迅速回去拿钥匙来开门,让笔者进行参观。

南华宫位于筠连巡司武德中华村五组,外部看起来和老百姓的房子差不多,但是内部结构可是天差地别。
南华宫坐北向南,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占地面积415.2平方米,为悬山穿斗抬梁式结构,小青瓦屋面,内堂设有戏台,正堂摆设13尊泥塑菩萨,有二龙抱柱两根,龙柱有字刻但模糊不清,正门前有香炉一个,石碑立于道光25年(1845年),碑文记载有捐资人刘荣贤施银38两,朱李氏施银40两,主要内容为修初捐资功德。这地方曾为广东会馆,见证了当地的商贸繁荣,它对研究明清时期川南商贸发展及建筑文化有一定的价值。
南华宫周围均有砖砌围墙,飞阁流丹,无处不透露着古典风韵。脊上均有花雕定鼎装饰,门前有阶梯和宽广的院坝,数丈高的桅秆竖于坝子周边。后殿有花台、壁画。
(武德老年协会副会长胡国连介绍“南华宫”情况)

宜宾市人民政府2017年11月13日公布;筠连县人民政府2017年12月29日立,武德“南华宫”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筠连县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警示牌。


南华宫正殿


南华宫《武德乡志》记载:南华宫坐落于武德场镇的西侧,偏殿,衔接在正殿模式形,建筑面积有480平方米,古代砖木建筑结构,坐北向南,正殿是两叠水建的瓦面呈“人”字形挑水,圆柱形的飞檐装置。

正殿显宽阔而豪华,整个殿约300多平方米。高约14米左右。挑、檐均系珍贵楠木筑成的框架,落落大方。殿堂的均有“天花板”覆盖,彩绘封尘。有图案式的,有古代人物式的、有神话故事人物的,内容丰富多彩。
两侧偏殿,衔接在正殿模式型的精密结构,形成古代装饰的统一风貌,殿内四根井口木擎天。

正殿龙抱柱两根柱子上的龙栩栩如生

胡国连介绍说:我是“南华宫”的负责人之一,南华宫的年代很久,道光十九年间的,是宜宾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级要求我们把它管理好,我们也希望把它保护好,但是就是维护上没有经济来源。前段时间屋顶上烂了,我们都是请了人来修的,要不然大雨就会把南华宫下面的物品损坏,希望能够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保护南华宫是一种坚守,也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责任,我们一定要共同把南华宫保护好。

胡国连向我提供了一本《武德乡志》,里面记载的全是武德的历史,笔者随便拍了一些照片。



原武德乡有一位名叫万文华的退休教师,他撰写了一本叫做《乡愁》的丛书,内容全部是关于武德和大乐各个村的一些民间传说的故事,很有参考价值。

此外,万文华另外还有一个手艺,那就是编扇子,他可以把很多字编在一把扇子上。有纯图案的,有纯文字的,有图文并茂的,内容丰富多彩。





南华官的建筑经办人有:朱发贵、曾宗良,李博楷等人,李昌海、林云山、李博佛、:杨东升;曾仕标、曾学才、李明达,朱凤兴、张玉鹏大工师,李多贵石匠等,于大清道光二十七年,朱发贵建仲二月二十六日辰时吉立。庙内塑像,以南华菩萨为主,佛像10余尊。在破四旧时改建粮仓,文物尽毁古庙仅存,尚可欣赏古庙之风。

筠连巡司武德位于筠连县城东南28公里,是全县的腹心地带,东邻沐爱镇,南连蒿坝镇,西靠大乐,非常富有文化内涵。前些年书法界有名的赵钱秀禹、曾述尧、张久云、贾光华、孙联华等人,都是为了武德的文化事业作出过许多的贡献。前面谈到的胡国连,今年70多岁了,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曾经担任过10多年的村主任和村支部书记,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武德乡老年人协会成立30多年来,积极带领大家开展各种娱乐活动,丰富山乡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在管理“南华宫”维护管理方面,她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把南华宫的外部美化一下,保护好市级文物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