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叫肖正才,是筠连县筠连镇一名退休干部,现在主要担任筠连镇白鹤村老协会会长。

我是土生土长的白鹤村人,与共和国同龄,现年70岁。2002年,我正式退休。老伴儿是家庭主妇,在她看来,这下子可以轻松了,还可以帮斗干些家务活,她就多了个帮手。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老伴儿的想法并没有变成现实。自从退下来后,我并没有真正休息。特别是在2009年,白鹤村老协会换届选举中,乡亲们对我寄予厚望,高票选举我为老协会会长。这下子老伴“气瞪”了,“你干了一辈子,还没干够吗?硬是耍不来嗦”。我说,哎呀,老婆子,大家信任我。

我们村,许多青壮年在外打工,常年驻守的是“386199”部队,也就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全村没有一点生气。尤其是看到那些空巢老人,日日盼儿归、夜夜思儿回、卧病在床,无人照看,以泪洗面。他们是多么渴望关爱、多么需要温暖啊,我忧心忡忡,暗暗下定决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让家乡发展得更快更好,使农村老人生活得更加美好。我的初心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2013年初,筠巡快速通道白鹤段正式启动征地拆迁,我带领调委会一班人始终坚持工作在第一线,宣传政策、调解矛盾、解决疑难,没发生一起上访事件,确保了开工仪式如期举行和后续建设的顺利进行。
为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村上决定成片发展优质果树。我发动全村老人建言献策,确定树苗品种和栽种地段。我组织村民挖坑种树,答问解疑,按时完成了6万余株枇杷树苗栽种任务。我还组织培训,办理日常管理事项。果树现已挂果出售,经济效益初见成效。
为保证村民能饮用上优质水,另寻水源这个任务又落在我的身上,我带领相关人员头顶烈日、爬坡上坎、苦苦寻找,终于在竹林湾等地方寻到优质水源。接下来,又组织村民投工投劳,连续奋战3个月,建畜水池3口,把管道安到了每家每户灶前,全村2000多人喝上了安全卫生的山泉水。
“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我们老协会每年都要在全村评选10对孝老爱亲模范夫妻。我亲自把关,必须是在孝老爱亲、尊老爱幼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才能获得表彰。我还有幸参与了市、县的巡回报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要实现全面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人口不能落下一户,不能落下一人。”我心里盘算着,一定要让白鹤村的32位贫困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我帮助我帮扶的吴顺仁老人争取危房改造资金、互助养老专项资金,发展苦丁茶和果树种植。我还向村干部建议,利用白鹤的区位交通优势,把种养殖业等产业项目发展起来,争取建成康养中心,让全村老人老有所乐,晚霞更灿烂。目前,白鹤村建成60个床位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制定了《赡养老人公约》,创新推行“银龄互助”居家养老社会管理模式。
白首红心根眉壮,愿将余热化夕阳。我只是尽自己的责任,做了一些孝老、敬老、爱老、助老方面的小事,一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组织却给了我肯定。这些肯定,饱含的情意是各级党委政府关注民生、关爱老人、关切道德建设。这些肯定,将永远激励我,勿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